據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期刊報道,造成醫院感染發生的病原體有40-60%為內源性病原體,20%來自污染的環境,大約有20-40%來自醫務人員污染的手。
醫務人員經常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完整的皮膚或其他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的物體,因此一次性手套是醫務人員必備的防護用品。
首先分析幾個案例
2008年西安某大學一附屬醫院院感爆發事件
2008年9月3日起,由于醫務人員沒有規范地進行手衛生,導致西安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9名新生兒中的8名新生兒相繼死亡。報告稱,對部分醫護人員的手、病房物體表面、新生兒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兒暖箱注水口進行了檢測,發現細菌超標嚴重,有明顯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污染。
2009年汕頭市某醫院手術切口感染事件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某衛生院剖宮產患者手術切口感染事件的通報》,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某衛生院的38名剖官產患者中,共有18名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經調查,該事件是由于手術器械滅菌不合格導致的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為快速生長型分支桿菌。
2017年浙江省中醫院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事件
2017年1月26日,浙江省衛健委接到浙江省中醫院報告,因該院一位技術人員在某次技術操作中嚴重違反規程,導致部分治療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醫療事故。經疾控機構檢測,確診5例。
江蘇東臺市人民醫院血液透析病人丙肝感染事件
2019年5月27日,江蘇東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對所有血透患者的篩查檢測,東臺市人民醫院共診斷確認丙肝病毒感染患者69例。根據國家、省和鹽城市專家組調查,事件主要原因是由于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消毒、透析時所使用的相關設備消毒以及透析區域消毒措施執行不規范造成的。
為什么要戴一次性手套?
這些不衛生的“罪惡”之手提醒著我們要正確洗手且佩戴一次性手套。有的人會疑惑:既然洗手了,醫護人員為什么還要戴手套呢?
這是由于洗手是一個短暫動作,正確的洗手雖然能減少手部90%的細菌,但是醫護人員的手很容易受到暫居菌的傳染,每進行一個操作,手部可能會增加100-1000個細菌。特別是ICU院內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環節復雜,醫護人員包括護工的手在診療護理過程中與危重病人接觸的機率最高。
有文獻報道,在一般護理操作中,手部細菌污染數量一般為(103-105)cfu/c㎡;工作繁忙時,手部細菌量成倍增加,護士為患者吸痰手沾細菌達106cfu/c㎡,給患者清洗會陰手污染細菌多達1010cfu/c㎡以上。醫護人員接觸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細菌總數超標率為100%,ICU工作人員中革蘭陰性桿菌攜帶率可達80%以上。
大量資料顯示,保持手衛生是有效預防控制病原體傳播,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的最基本、最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為了長期保持手部干凈,佩戴一次性手套是十分必要的。
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RMB
Global LIDI Global Health
了解更多信息